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精誠機械
發布時間:2021-10-01 04:03:01 人氣:11687 來源:
建材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加快建材工業轉型升級,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平板玻璃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新型建筑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非金屬礦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5個子規劃?,F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建材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屬礦及加工制品、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相關產業。為加快建材工業轉型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單位編制了《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及《水泥工業“十二五”展規劃》、《平板玻璃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新型建筑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非金屬礦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5個子規劃。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是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的具體部署,是推進未來五年我國建材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建材工業發展速度快、質量效益的五年。全行業繼續實施“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發展戰略,在產業結構調整、方式轉變、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為國民經濟和城鄉建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拉動,建材工業保持高速增長。2010年,水泥產量18.8億噸,平板玻璃產量6.6億重量箱,建筑陶瓷產量78億平方米,衛生陶瓷產量1.7億件,年均分別增長11.9%、10.5%、13.2%和15.7%。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7萬億元,實現利潤200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9.5%和42%。
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等先進生產技術,并具了成套裝的制造能力。12萬噸超大型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及全氧燃燒技術達到國際水平,水泥的大型原料均化、預分解窯節能煅燒、節能粉磨、自動控制以及工程設計和裝制造等方面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大規格建筑陶瓷薄板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五年間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7.7億噸,2010年新型干法產能達到12.6億噸,占總產能比重81%。浮法玻璃比重達到87%,其中優質浮法玻璃比重35%。新型墻體材料比重達到55%。累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3.4億噸、落后平板玻璃產能6000萬重量箱。2010年前10家水泥企業產量4.7億噸,約占全國的25%,前兩家產能已超過1億噸。前10家浮法玻璃生產集中度達到57%。東、中、西部水泥熟料生產能力占比由2005年的54%、25%、21%調整為2010年的41%、29%、30%,一批浮法玻璃和建筑陶瓷生產線在西部地區相繼建成。
2010年建材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5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煙氣粉塵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2005年減少46%和12%。建材工業利用各類工業固體廢棄物超過6億噸,其中利用煤矸石量占全國50%以上,綜合利用粉煤灰量占全國30%以上。700多條水泥生產線配套建成余熱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4800兆瓦。玻璃熔窯余熱發電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利用水泥窯無害化終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有毒有害廢棄物及工業廢棄物(以下簡稱協同處置)關鍵技術已經全面掌握,一批示范工程陸續實施并推廣應用。
2010年建材工業出口總額193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同時,依托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術,帶動水泥工業大型成套裝批量出口,國內企業廣泛參與國際工程服務領域競爭,占有國際水泥工程總承包建設市場40%以上份額。
總體看,建材工業快速發展仍主要依靠規模擴張和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發展方式較為粗放。具體看,行業發展還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一是總體能耗高、排放多,落后產能規模大,節能減排任務依然艱巨。二是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加工制品業發展緩慢。三是技術創新不足,安全環保節能的綠色建材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發展滯后。四是企業平均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低。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建材工業既面臨著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更大挑戰。行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既有投資和消費結構調整帶來的深刻影響,也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的緊迫要求,建材工業發展將由“增量擴張”轉向“提質增效”,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發展。
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推進,為建材工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增長空間。未來五年,國內投資比重將有所下降,增速也將放緩,但經濟總量仍將保持適度增長,大規?;A建設仍將持續。城鎮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設施和新農村建設,以及水利、高鐵、公路、港口、機場等重大項目實施,為建材工業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綠色建筑的發展,對建材工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對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品種、質量、性能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廣綠色建筑也促使材料向安全、環保、節能等方向發展,進一步增強抗震減災、防火保溫、舒適環保等新的功能,同時在生產和使用全生命周期內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
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強化,迫使建材工業加快轉型升級。隨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推進,高能耗、高排放和資源型的建材工業面臨著進一步降低單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削減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等多重約束,迫切要求建材工業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
市場化與國際化的深入發展,要求進一步提升建材工業核心競爭力。建材工業主要產品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總體過剩,未來市場競爭勢必日趨激烈。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技術、管理、品牌、資本等要素將決定建材企業能否有效應對國際化帶來的嚴竣挑戰。
隨著國民經濟長期平穩較快增長,預計建材工業主要產品需求將呈現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發展速度漸趨平緩的態勢。
注:2010年數據為實際產量數;2015年平板玻璃、建筑陶瓷、衛生陶瓷需求預測數據包
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建材工業發展方式,立足國內需求,嚴格控制總量,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聯合重組、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和兩化融合力度,走安全、環保、節能、高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建材工業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結構調整。從嚴控制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盲目擴張,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和技術進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著力開發集安全、環保、節能于一體的綠色建筑材料,促進建材工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
堅持技術進步。加強自主創新,強化創新驅動,大力開發推廣先進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加快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品研發與應用,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
堅持優化布局。統籌資源、能源、環境容量和物流成本等因素,立足區域市場需求,合理布局大宗產品產能。充分發揮水運優勢,促進形成沿江沿河產業帶。在循環經濟園區和城市周邊,配套發展協同處置和消納固體廢棄物項目。
“十二五”期間,建材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大力淘汰落后的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10%,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協同處置推廣應用,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總量提高20%。行業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危害得到有效防范。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水泥、玻璃行業重點企業信息系統集成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1~2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注:?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比重指用于工化生產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的水泥占水泥總產量的比
例;?新型墻體材料是指墻體材料中粘土實心磚以外的部分;[ ]內為五年累計數;*為
支持水泥、平板玻璃等規模效益明顯的行業優勢骨干企業,以技術、管理、資源、資本、品牌為紐帶,加快聯合重組、淘汰落后、“上大壓小”和技術改造。支持優勢骨干企業實施橫向產業聯合和縱向產業重組,通過資源整合、研發設計、精深加工、物流營銷和工程服務等,進一步壯大企業規模,延伸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綜合競爭力。
充分發揮新型墻體材料、加工玻璃、陶瓷、非金屬礦等行業中小企業多、貼近市場、機制靈活、創新能力強等優勢,積極培育“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引導產業鏈各類企業加強分工協作,形成優勢骨干企業為龍頭、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著力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綜合競爭能力。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制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提升產品檔次。重點發展具有安全、環保、節能、降噪、防滲漏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滿足綠色建筑發展需要。加快培育無機非金屬新材料,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玻璃。光伏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鍍膜玻璃、特種石英玻璃、風擋玻璃、耐熱玻璃等材料和綠色照明配套材料。鋼化玻璃、中空玻璃和夾層玻璃等新型安全節能玻璃制品。
其他新材料。特種玻璃纖維、碳纖維、碳化硅纖維等高性能增強纖維,風電葉片、高壓容器、高速列車及汽車用復合材料和無機改性材料等復合材料制品。氮化硅陶瓷、氧化鋁陶瓷、氧化鋯陶瓷、陶瓷過濾器、分離膜以及泡沫陶瓷等特種陶瓷。無鉻等新型耐火材料及制品。特種石墨、人工晶體、超硬金剛石、微晶玻璃、云母陶瓷、石英陶瓷等其他新材料。耐高溫、抗滲漏、耐腐蝕的特種工程材料。
水泥。立足服務區域市場,著眼降低物流成本,統籌資源、能源、環境、交通和市場等因素,優化生產力布局。在石灰石資源豐富地區集中布局熟料生產基地。支持大型熟料生產企業,在有混合材來源的消費集中地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產線。在大中城市周邊,利用已有水泥窯開展協同處置。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超過900千克的省份,要嚴格控制產能擴張,堅持減量置換落后產能,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不足900千克的省份,結合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平板玻璃。產能較為集中的東部沿海和中部地區,除優質浮法技術外,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重點圍繞發展高端品種、提高質量、強化節能減排及深加工等環節,改造和提升現有生產線,鼓勵生產加工一體化。支持資源富集的西部地區有序適度發展平板玻璃。引導玻璃深加工企業集中布局和集聚發展。
建筑陶瓷。東部沿海地區要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引導產業轉移,原則上不再新建產區,重點提高產品質量與檔次,打造知名品牌,支持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發展陶瓷機械裝、物流、商貿會展等配套產業。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地適度承接東部地區陶瓷產業轉移,重點是提高技術裝水平、產品質量、檔次及配套能力,培育區域品牌。西部地區可根據市場、資源、能源和環境條件,適度布局生產能力。
新型建筑材料。按照循環經濟、節能減排、集聚發展的模式,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在部分城鎮周邊合理布局若干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主業突出的新型建筑材料工業加工基地,推進部品化。
非金屬礦。嚴格行業準入,加大資源保護。以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礦業經濟區為基礎,依托優勢礦產資源集中地,統籌規劃,建設石墨、石材、螢石、耐火粘土、高嶺土和膨潤土等深加工產業基地,形成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區。
促進建材工業生產制造與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定制加工等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設計咨詢服務單位開展工程咨詢、試驗設計、裝集成、安裝調試、運營服務一體化的建材生產工程承包服務,積極開拓國內外業務。發展建筑陶瓷、石材等裝飾及裝修材料的創意設計和產品設計。推進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石材等大宗材料物流配送網絡建設,探索建立建材下鄉營銷配送體系,發展電子商務。積極發展面向建材行業的能效評估、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檢測認證、科技成果推廣等服務,扶持壯大節能服務產業。
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對現有生產線實施節能改造,建立健全能源計量管理體系,全面提高建材工業能效水平。
平板玻璃。推廣熔窯余熱綜合利用、全氧燃燒、配合料高溫預分解、煙氣脫硫脫硝等技術。
建筑陶瓷。推廣干法制粉、陶瓷磚塑性擠壓成形、一次燒成等工藝技術,以及球磨機、干燥塔和窯爐等裝實施節能減排改造。
嚴格執行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堅持減量置換,推進兼并重組,加強技術改造,支持“上大壓小”,控制產能擴張,加快淘汰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產品質量不穩定、存在安全生產隱患的落后水泥生產線、水泥粉磨站以及落后平板玻璃生產線年末,水泥、平板玻璃等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完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優化工藝流程,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控制生產全過程污染物的產生、治理和排放。重點推進窯爐煙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源頭消減,減輕末端治理壓力,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推廣高效除塵技術與裝,加強生產過程粉塵排放控制,降低粉塵排放量。推廣降噪新技術,降低聲污染。加大污水處理回用力度,降低水資源消耗,減少水污染。
充分發揮建材工業無害化終消納固體廢棄物的優勢,建立與國民經濟相關產業以及城市和諧發展相銜接的循環經濟體系。加快推進協同處置示范工程建設。減少資源消耗,鼓勵綜合利用礦渣、粉煤灰、煤矸石、副產石膏、尾礦等大宗工業廢棄物和建筑廢棄物,生產水泥、墻體材料等產品,擴大資源綜合利用范圍和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發展綠色礦業,強化非金屬礦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
重點突破制約建材工業的窯爐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二氧化碳減排以及低品位原燃料利用等關鍵技術,大力開發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加工制造核心技術,加快研發促進產業升級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
平板玻璃。在線表面改性、全氧燃燒、分段式窯爐、低溫余熱發電、脫硫脫硝一體化與綜合節能減排技術,光伏玻璃、超薄屏顯基板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智能化復合玻璃等產品制技術,功能膜系材料和覆膜技術。
墻體材料。輕質高強、施工便利的防火保溫外墻材料制造和應用技術,復合型墻體工業化制造和應用技術,高性能節能門窗材料和制造技術,防火防水保溫一體化屋面材料和制造技術。
其他新材料。高純超細陶瓷粉體及前驅體制、陶瓷蜂窩結構設計技術,超薄玻璃基板成型、高純石英粉合成和光纖預制棒制技術,玻璃纖維浸潤劑技術,高純石墨電加熱連續式化學提純、高溫連續式絕氧氣氛窯生產、柔性石墨碾壓法和擠壓法加工技術、人工晶體生產及加工等技術,超硬材料制技術,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成型新技術。
支持建材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以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裝完善、安全生產、兩化融合等為重點,大力推進技術改造。
水泥。對新型干法生產線實施以余熱發電、協同處置、綜合節能、粉磨節電、高效收塵、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減排等為主的技術改造。
平板玻璃。原料優化和標準化控制、配合料高溫預分解、全氧燃燒、熔窯余熱綜合利用、煙氣脫硫脫硝、生產線智能化控制等技術改造。
建筑衛生陶瓷。陶瓷磚干法制粉、薄型化、一次燒成,衛生陶瓷高壓注漿、真空擠出等技術改造。
墻體材料。以節能型隧道窯逐步替代輪窯、變頻電機替代傳統電機為主的技術改造。
非金屬礦。以超細超純選礦加工、尾礦綜合利用和改性復合深加工為主的技術改造。
加快制修訂特種玻璃、精深加工玻璃、特種玻纖、水泥基材料及制品、防火保溫材料、混凝土外加劑、特種陶瓷、非金屬礦及加工制品等的技術和產品標準,加強與應用標準銜接。制修訂建材工業節能減排、綜合利用、協同處置、產品質量、包裝貯存運輸使用、安全衛生防護等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與國際標準對標,提升國內相關標準的水平。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
工程目標:推動建材工業節能減排,到2015年水泥、玻璃、陶瓷、玻璃纖維等主要行業能耗和排放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在大中型建材企業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提升能效水平,限度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推廣和應用重點節能技術、設和產品,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制訂主要行業能耗標準,在重點行業開展能效對標達標活動,對不達標企業實施節能專項改造。推廣高效減排技術與裝,重點推進窯爐煙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源頭消減,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
工程目標:開展協同處置,利用水泥窯幫助緩解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壓力,減少土地占用,實現城市垃圾無害化終處置,推動水泥工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
主要內容:選擇若干座大中型城市,依托周邊現有水泥生產企業,對水泥熟料生產裝置進行適應性改造,配套建設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各類廢棄物的預處理設施,開展協同處置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爭取到2012年,在國內主要大中城市周邊布局協同處置生產線年,部分中等城市周邊布局協同處置生產線。
工程目標: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5億噸,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產能5000萬重量箱。
主要內容: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行業準入條件,落實淘汰落后產能年度計劃和財政支持政策,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完善落后產能壓縮和疏導機制,確保淘汰落后和產能優化工程目標實現。
工程目標:為綠色建筑發展提供安全環保節能的新型建筑材料支撐,適當提高建筑材料耐久性,推動綠色建筑材料及制品產業發展。
主要內容:結合綠色建筑、建筑節能、舊城改造、安居工程、新農村建設、防災減災及災后重建等專項工作,以節能門窗、節能墻體、節能屋面系統為重點,生產并推廣使用低輻射鍍膜中空/真空玻璃制品等建筑節能玻璃、外墻用防火保溫材料、阻燃隔熱防水材料、輕質節能墻體材料、環保型裝飾裝修材料等綠色建筑材料及制品,以及新型抗震節能集成房屋。
工程目標: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為牽引,以產業技術進步為支撐,推動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及制品產業化發展。
主要內容:實施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技術產業化及制造規?;?。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玻璃、超薄屏顯基板玻璃等特種玻璃,特種玻璃纖維、碳纖維、碳化硅纖維等高性能無機纖維,風電葉片、高壓容器等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氮化硅陶瓷、氧化鋁陶瓷、石英陶瓷以及陶瓷分離膜等特種陶瓷,人工晶體、超硬材料和特種石墨等其他新材料。
工程目標:創建以產業鏈為紐帶、資源要素集聚為特征的建材領域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主要內容:在具有資源和市場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基礎好、產業鏈較為完善的地區,依托龍頭企業,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集約高效、生態環?!钡脑瓌t,壯大主導產業,完善研發設計、信息網絡、污染治理、公共服務平臺等產業鏈配套體系,創建若干玻璃、陶瓷、新型建筑材料、非金屬礦等生產精深加工一體化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本規劃由工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要圍繞規劃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加強規劃與產業政策、年度計劃的銜接,加強部門間信息溝通和工作協調,依據規劃和產業政策等核準或案相關建設項目。各地方行業主管部門要依據本規劃制訂省級建材工業規劃,并加強與本規劃的銜接。建立規劃實施的動態評估機制,對規劃實施的階段成果實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要時按程序對規劃內容進行調整。
建立健全建材工業運行監測網絡和指標體系,強化行業運行監測,定期發布行業運行信息。加強行業管理,及時協調解決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促進行業平穩運行發展。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在加強信息交流、行業自律、企業維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制修訂水泥、玻璃、非金屬礦、新型建筑材料等行業產業政策,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管理辦法。研究制訂鼓勵發展的綠色建筑材料、非金屬礦精深加工產品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品目錄。研究制定鼓勵協同處置的相關政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格行業準入管理,推進能效對標和清潔生產審核,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在項目核準(案)、財稅、信貸等方面統籌對本規劃提出的發展重點和示范工程的支持。
推動行業建立全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深入推進水泥、玻璃、防火保溫材料等重點建材產品的質量對標和達標工作。適應綠色建筑發展需要,臥式砂磨機制修訂建材產品標準。結合產品標準、質量管理規程與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加強質量基礎能力建設。建設行業誠信體系,培育知名品牌。
加強非金屬礦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在礦山開采、土地復墾、地質災害防護、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產品質量、能源消耗、低品位礦綜合利用等方面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對螢石、耐火粘土等重要非金屬礦產資源,實行生產指令性計劃管理,嚴格生產總量控制。研究建立重要非金屬礦產資源儲制度。
鼓勵進口重要非金屬礦產資源和節能環保產品。嚴格控制水泥、平板玻璃等初級產品出口,支持擴大建材工業高附加值產品及裝出口。按照互利共贏的原則,鼓勵企業開展海外工程總承包,開展境外資源開發、生產加工合作和投資建,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積極搭建海外資源開發、項目建設、營銷體系和技術輸出的專業服務平臺。
“十一五”期間,水泥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整體素質明顯提高,較好地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2010年全國水泥產量18.8億噸,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長1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7100億元,利潤總額65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2%和58%。
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為12.6億噸,是2005年的2.6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占總產能的81%,比2005年提高41個百分點。日產0噸及以上熟料的產能占57%。五年淘汰落后產能3.4億噸。2010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中,中部地區占25%,西部地區占56%,中西部布局進一步優化。
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大企業快速成長。2010年熟料產量過千萬噸的水泥企業有22家,合計產量5.4億噸,占水泥熟料總產量的45.8%,其中有2家產量超過1億噸。前10家企業水泥產量4.7億噸,占水泥總產量的25.3%,較2005年提高10個百分點。
通過淘汰落后,推廣余熱發電、節能粉磨、變頻調速、水泥助磨劑、廢渣綜合利用等技術,2010年每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綜合能耗降至115千克標準煤,比2005年下降12%。年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超過4億噸。55%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配套建設了余熱發電裝置。建成一批利用水泥窯無害化終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各類固體廢棄物(以下簡稱協同處置)示范工程。
大型立磨及其配套減速機、高效篦冷機、窯尾斗提機等關鍵設取得重大突破。低溫余熱發電技術與裝、輥壓機粉磨系統、變頻調速系統、袋式除塵、水泥助磨劑等技術廣泛推廣應用。協同處置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實現了日產萬噸級水泥熟料生產裝國產化。水泥大型裝設計、制造、安裝等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托自主開發的成套技術,廣泛參與海外水泥生產線建設工程總承包,帶動了大型成套水泥裝批量出口。2010年我國水泥工程建設占國際市場40%以上的份額。
但與此同時,當前我國水泥工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發展滯后,產業鏈短,附加值低。二是落后產能規模仍然較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三是部分地區重復建設,產能嚴重過剩。四是產品質量檢測和市場監管薄弱,部分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仍待提高。五是行業管理亟待加強。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水泥工業面臨著發展機遇,也面臨更大的挑戰。一是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拉動內需,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高速鐵路、軌道交通、水利、農業及農村等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水泥需求繼續增長。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增強,對水泥、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在質量、品種、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應對氣候變化,迫切需要水泥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
“十二五”期間,隨著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國內市場對水泥總量需求將由高速增長逐步轉為平穩增長,增速明顯趨緩。但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發展加快。預測水泥年均增長3%~4%,2015年國內水泥需求量為22億噸左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水泥工業發展方式,立足國內需求,嚴格控制產能擴張,以調整結構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和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著力開發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延伸產業鏈,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促進水泥工業轉型升級。
堅持總量控制。嚴格控制水泥工業產能過快增長,把調整水泥工業結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進聯合重組,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
堅持綠色發展。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推廣協同處置,加大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減排力度,實現綠色發展。
堅持創新發展。開發高效適用的節能減排新技術,拓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應用領域,創新水泥行業經營模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實現創新發展。
堅持協調發展。注重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合理布局,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有序發展。
到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淘汰落后水泥產能,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協同處置取得明顯進展,綜合利用廢棄物總量提高20%,42.5級及以上產品消費比例力爭達到50%以上,前10家企業生產集中度達到35%以上。
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建立健全能源計量管理體系,推行清潔生產,降低綜合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著力減少二氧化碳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建生產線必須配套建設效率不低于60%的煙氣脫硝裝置。嚴格控制粉塵排放,推廣減排降噪新技術、新設。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完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散裝水泥使用比例。
繼續推廣余熱發電、布袋收塵器、高效篦冷機、立磨、輥壓機、低阻高效預熱器及分解爐系統、實時質量調控系統、變頻調速等技術。開發推廣高效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減排裝置。
重點研發水泥窯爐高效節能工藝技術及裝,余熱梯度利用技術及裝,新型節能粉磨技術與裝,粉塵、氮氧化物、低成本綜合減排工藝及裝,二氧化碳的分離、捕獲及轉化利用技術。
加快提升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的綜合性能,延長安全使用壽命。鼓勵使用高性能、高標號混凝土,減少普通水泥使用量,力爭2015年42.5級及以上產品消費比例達到50%以上。逐步增加鋁酸鹽水泥、低堿水泥、白水泥、抗鹽鹵水泥、油井水泥、硫鋁酸鹽水泥等特種水泥,滿足重點工程建設的特殊需求。
繼續推進礦渣、粉煤灰、鋼渣、電石渣、煤矸石、脫硫石膏、磷石膏、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選擇大中型城市周邊已有水泥生產線,建設協同處置示范項目,并逐步推廣普及和應用。推廣應用水泥窯尾氣生產輕質碳酸鈣、養殖藻類減排二氧化碳并再生能源等技術。
支持優勢企業以提高競爭力為核心,優化技術、品牌、管理、資源、市場等要素配置,著力做強以水泥熟料為龍頭的主業,加快拓展骨料市場,重點發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統籌發展研發設計、工程服務、商儲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延伸產業鏈,做大相關多元產業。
推廣高標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特種工程需要的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劑等。開發滿足建筑施工所需各種性能的裝飾裝修砂漿、特種聚合物干粉砂漿、抗裂砂漿等高端預拌砂漿產品。
開發滿足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各種水泥基材料制品。研發集成拼裝式預制建筑梁柱,水泥復合多功能保溫墻體和屋面,功能性水泥部品構件等產品,以及輕質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節能型水泥基材料及制品。
支持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實施聯合重組,大力整合中小水泥企業和水泥粉磨站,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若干家集研發、設計、生產、裝制造、工程服務、物流貿易等于一體的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大型企業。2015年末,力爭水泥企業戶數比2010年減少三分之一。
以滿足區域市場需求和抑制產能過剩為目標,嚴格控制水泥熟料產能增長,統籌資源、能源、環境、交通和市場等要素,著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優化生產力布局。在石灰石資源豐富地區集中布局熟料生產基地。支持大型熟料生產企業,在有混合材來源的消費集中地區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產線。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超過900千克的省份,要嚴格控制產能擴張,堅持減量置換落后產能,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不足900千克的省份,結合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華北。京津冀統籌發展,北京、天津原則上不再新增水泥熟料產能,由河北等周邊地區統籌供給。河北、山西資源豐富,要在減量置換的前提下,依托現有企業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內蒙古可結合當地建設需求,著重調整優化結構,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華東。長三角區域統籌發展,原則上不再新增水泥產能,由周邊地區統籌供給。、浙江、安徽、山東水泥工業規模較大,要嚴格控制產能擴張,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江西資源、交通具有優勢,堅持減量置換,依托現有企業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福建可立足海西建設需要,加快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中南。廣東、廣西統籌發展,珠三角中心城市原則上不再新增水泥產能,由周邊地區統籌供給。廣東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優化結構。廣西具有資源、交通優勢,在控制現有總量基礎上,可立足當地需求并適度兼顧周邊供給。湖北、湖南、河南應控制總量、淘汰落后。海南是國際旅游島,原則上保持基本自給,少部分外進,應嚴控新上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
西南。著重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川渝要嚴格控制產能擴張,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其他地區要結合當地建設需要,堅持減量置換,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調整優化結構。
圍繞節能減排、綜合利用、協同處置、綠色發展等行業共性和基礎性的重大問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研發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窯爐煙氣脫硫脫硝等方面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支持專業科研設計單位和高等院校建立行業研究中心,提高水泥工業關鍵技術及核心裝研發制造能力。推進水泥產品銷售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檢測、咨詢、培訓、投融資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構建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體系。
以重大工程應用為依托,依據科技創新成果,制修訂與水泥質量安全、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應對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標準規范。
水泥質量安全標準。水泥及原料中有害物質限量及測試方法,協同處置技術規范,工業廢渣在水泥中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標準。
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標準。水電工程用高鎂低收縮水泥,核電工程專用水泥,海洋工程用硅酸鹽水泥、管樁水泥等產品標準。
完善水泥、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制修訂水泥、水泥混凝土、干混砂漿、水泥混凝土外加劑、水泥混凝土骨料等產品質量標準。
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水泥工業,提高決策水平、工作效率、產品質量、市場反應能力、自動控制水平。制訂信息技術規范和標準,建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現代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物流系統,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工程目標:開展協同處置,利用水泥窯緩解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壓力,減少土地占用,實現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置,加快水泥工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
主要內容:在若干座大中型城市周邊,依托并適應性改造現有水泥熟料生產線,配套建設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各類廢棄物的預處理設施,開展協同處置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
工程目標:完成2.5億噸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到2015年,基本淘汰落后產能。
主要內容:依據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加快淘汰窯徑3米以下的立窯生產線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窯(生產高鋁水泥的除外)、水泥濕法窯生產線(主要用于處理污泥、電石渣等的除外),以及無穩定熟料來源、單位產品能耗高、主要污染物超標排放的粉磨站。2012年底,東部地區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任務,2015年,中西部地區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任務。
工程目標:推動節能減排,力爭2015年行業平均節能減排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建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立企業能源計量管理制度,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提升能效水平,限度實現能源梯度利用。開展能效對標,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廣余熱發電、節能粉磨、變頻調速等先進技術,提高綜合節能水平。推廣高效減排技術與裝,重點推進氮氧化物治理,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要配套建設煙氣脫硝裝置。對已建成的日產0噸及以上熟料生產線,應盡快實施煙氣脫硝改造。
各地工業主管部門要遵循本地區功能區劃定位,加強與相鄰地區及相關規劃的銜接,按照本規劃要求,制定和調整本地區水泥工業發展規劃,并報工業主管部門案。將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年度計劃,按規劃要求審核水泥投資項目,促進本地區水泥工業平穩有序發展。
嚴格執行水泥工業產業政策、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及相關政策法規,公告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新增擴能項目堅持減量置換落后產能,適度有序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
規范水泥及原輔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制度,強化過程管理,監控生產過程質量。各級工業主管部門加強生產質量監管,監督執行《水泥企業質量管理規程》,未獲得水泥企業化驗室合格證的,不得申請辦理水泥生產許可證。
研究制定協同處置項目在布局、準入、土地、財稅、信貸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對聯合重組、淘汰落后、節能減排、綜合利用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完善運行監測網絡和指標體系,定期發布行業信息,促進行業平穩運行。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在加強信息交流、行業自律、企業維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十一五”期間,我國平板玻璃工業持續快速發展,在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了向玻璃強國轉變的基礎。
2010年全國平板玻璃產量6.6億重量箱,年均增長10.5%。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845億元,利潤總額23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7.1%和47.2%。
2010年底,全國浮法玻璃產能達7.6億重量箱,浮法玻璃比重上升到87%,其中優質浮法產能上升到35%。浮法線噸以上。西部地區浮法玻璃產量年均增長25%,2010年西部地區浮法玻璃產量比重上升到11%。2010年前10家企業浮法玻璃產量占全國浮法玻璃產量的57%。五年間累計淘汰落后玻璃產能6000萬重量箱。
余熱發電、煙氣治理、富氧燃燒等技術得到全面推廣應用,建成近20臺套余熱發電機組?!笆晃濉逼陂g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綜合能耗年均降低4.9%,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減少4%。
“中國洛陽浮法”工藝技術及成套裝進一步優化升級,日產規模達1000噸以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縮小。0.5毫米厚鈉鈣硅屏顯玻璃穩定生產。光伏玻璃、無堿屏顯基板玻璃、離線和在線低輻射鍍膜玻璃、高硼硅玻璃等新產品關鍵技術和裝取得突破。全氧燃燒技術具工程應用條件。向海外總包出口18套浮法玻璃技術裝。
總體看,平板玻璃工業在取得以上成績的同時,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結構性過剩與短缺并存,普通浮法玻璃、單一功能加工玻璃等普通產品產能過剩,透明導電膜玻璃、超薄屏顯基板玻璃等高端產品對外高度依存。二是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深加工不足,2010年平板玻璃精深加工率僅為3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三是部分關鍵工藝和裝的水平偏低,制約著新品種、新材料開發和質量提升。四是節能減排技術亟待提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壓力依然較大。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玻璃工業既面臨著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是城鎮化和工業化持續推進,為玻璃工業發展提供了較大市場空間。二是綠色建筑發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建筑物功能提升,需要更多高性能玻璃精深加工產品。三是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需要玻璃新材料提供重要支撐。四是資源、能源、環境約束增強及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迫使玻璃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玻璃工業發展方式,立足國內需求,嚴格控制總量擴張,以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為抓手,著力調整優化結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和高端產品,推進玻璃生產和精深加工一體化發展,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平板玻璃工業加快轉型升級。
堅持總量控制。繼續嚴格控制平板玻璃產能盲目擴張,把調整玻璃工業結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進聯合重組,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生產集中度。
堅持創新發展。加快自主創新,著力開發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創新管理模式,發展新業態,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堅持協調發展。圍繞綠色建筑、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大需求,鼓勵產學研用相結合、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堅持綠色發展。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加快開發安全節能的綠色產品,走綠色低碳、清潔安全發展之路。
到2015年,產業結構明顯改善,深加工率和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高端產品自主保障能力增強,全氧燃燒技術推廣應用,落后產能基本淘汰,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能耗水平進一步降低。
注:生產加工一體化率指在深加工的平板玻璃中,由平板玻璃生產企業進行深加工的平
板玻璃產量占全部深加工平板玻璃產量的比例;[ ]內為五年累計數;*為2015年比
大力發展屏顯基板玻璃、光伏光熱玻璃及鍍膜玻璃、防火基板玻璃、高強基板玻璃、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玻璃制品、低輻射及多功能復合鍍膜節能玻璃與制品、飛機與高速列車風擋玻璃、納米及微晶基板玻璃等高性能新型玻璃產品,發展玻璃精深加工制品,提高高端產品自主保障能力。限制普通平板玻璃產能擴張,淘汰綜合能耗高和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落后產能,加快高端產品發展。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品牌。
統籌環境容量、資源能源、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引導調整玻璃工業產業布局,形成東、中、西部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產能較為集中的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除優質浮法外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重點發展高端品種,圍繞提高質量、節能減排及精深加工,改造提升現有生產線,推進生產加工一體化。引導平板玻璃生產企業向資源、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區有序適度轉移,引導玻璃深加工企業在消費地周邊或平板玻璃生產地集中布局、集聚發展。
支持優勢骨干企業以技術、資本、資源、品牌等為紐帶,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2015年,前十家企業浮法玻璃生產集中度達到75%,形成2~3家國際化程度較高的領軍企業。支持中小加工企業發揮機制靈活、貼近市場、專精特新、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優勢,加快自主創新,著力發展面向消費市場的玻璃深加工產品。加快形成平板玻璃集中生產,精深加工差異化、個性化發展,大中小企業協調并進的發展格局。
圍繞超薄、高強、無堿、高透光率等高性能平板玻璃制生產關鍵技術和裝,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協同研發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重點突破超薄玻璃基板成型、低輻射及多功能復合鍍膜、導電膜膜系材料及高效成膜、新一代玻璃熔制、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用光電和光熱玻璃、高強及防火等高端玻璃制造關鍵技術及裝。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及裝,搶占平板玻璃及精深加工領域的制高點。
完善提升“中國洛陽浮法”工藝技術及裝水平,以品種質量、節能減排、裝改善、安全生產和兩化融合為重點,大力推進現有生產線技術改造和升級。以提高玻璃熔窯能效為核心,鼓勵開發窯爐煙氣脫硫、脫硝和余熱利用一體化技術和成套裝。優化平板玻璃生產線智能化控制水平,提高玻璃加工制品一次性優良品率,推廣變頻調速、封閉循環水等先進節能裝置,降低產品生產能耗。
優化升級“中國洛陽浮法”技術裝。重點優化在線玻璃表面改性、生產線智能化控制系統、厚度小于0.5毫米浮法玻璃生產工藝、高效節能減排裝和關鍵配套耐火材料。
開發先進適用的節能減排和綜合利用技術。重點開發浮法線高效脫硫、脫硝和余熱發電技術,多元燃料先進燃燒技術,現代煤化工制氣技術,全氧燃燒技術。開發智能化高效節能的高品質玻璃加工裝、硅質原料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分段式玻璃熔窯新型熔化技術。
依據科技創新成果,立足工程應用評價,協同推進高端產品標準和應用設計規范體系建設。及時制定新能源、信息技術、建筑節能、交通運輸等應用領域玻璃制品新技術、新產品標準和規范。積極推進新產品、新技術相關工程設計規范制修訂。
工程目標:推動玻璃新材料和新產業發展,占領行業發展制高點,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建筑發展和既有建筑物節能改造提供材料支撐。
主要內容:依照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依托重大工程,組織技術儲雄厚、創新能力強、發展基礎好的企業開展高端產品專項研制生產,推進光伏玻璃、導電膜玻璃、屏顯基板玻璃等成套技術裝產業化,增強飛機與高速列車風擋玻璃、建筑用結構功能一體化玻璃制品等高端產品的保障能力。
工程目標:推動玻璃精深加工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提高玻璃行業工業增加值率。
主要內容:發展玻璃精深加工,鼓勵生產加工一體化。在消費集中地,或平板玻璃生產集中地,有序發展特色鮮明、產業鏈配套完善的玻璃精深加工產業基地。針對綠色建筑需求,發展節能窗與幕墻等產品。
工程目標:到2015年,浮法玻璃比重提高到90%以上,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淘汰綜合能耗高和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落后產能。
主要內容:嚴格執行行業準入條件、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建立能源計量管理制度,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和能效對標,對不達標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推廣全氧燃燒、煙氣脫硫脫硝、余熱發電、變頻調速等先進節能減排技術,提高節能減排綜合水平。實施技術改造,推廣清潔生產,建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示范工程。提高玻璃原料尾礦綜合利用及礦山合理開發。
發揮規劃指導作用。各級工業主管部門要遵循本地區功能區劃定位,做好與相關規劃的銜接,制定本地區平板玻璃工業發展規劃。完善市場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打破市場分割。切實加強項目監管,控制投資強度與節奏,促進本地區平板玻璃工業平穩有序發展。
貫徹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嚴格控制總量盲目擴張,審慎新上擴能項目。支持發展精深加工,鼓勵玻璃生產加工一體化,培育打造玻璃生產精深加工基地。調整優化平板玻璃產業結構。
充分利用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政策,支持玻璃新材料和高端產品發展。加大政策對玻璃工業節能減排、綜合利用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優勢骨干企業推進聯合重組,實施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后,提高核心競爭力,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切實加強生產過程監管,引導企業強化平板玻璃及原輔料、玻璃精深加工制品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建立健全過程管理制度,強化全流程質量監控。
完善運行監測體系,加強運行監測,定期發布行業信息,促進行業平穩運行。加強行業管理,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在加強信息交流、行業自律、企業維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十一五”期間,我國建筑衛生陶瓷工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已成為世界建筑衛生陶瓷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
產量和效益保持較快增長。2010年建筑陶瓷磚產量達到78億平方米,衛生陶瓷產量1.7億件,年均增長分別為13.2%和15.7%。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900億元,利潤23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7.1%和34.8%。
產業技術得到提升。大型高效節能窯爐、拋光磚和大規格建筑陶瓷薄板生產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節水型衛生陶瓷生產技術等日趨完善并推廣。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產品結構由中低檔為主向高中低檔全面發展,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形成了三十余個各具特色的陶瓷產區,中西部地區陶瓷生產迅速崛起。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快速成長,加快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節能取得較大進展。建筑陶瓷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5%,衛生陶瓷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1%。
出口結構有所改善。2010年陶瓷磚出口金額達到38.5億美元,出口量為8.6億平方米,年均分別增長26%和15%。衛生陶瓷出口7.8億美元,年均增長10%。
但與此同時,行業發展中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產業發展主要依靠規模擴張,企業數量多,生產集中度低。二是同質化嚴重,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出口產品多數為貼牌生產。三是能耗高、排放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
“十二五”期間,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為建筑衛生陶瓷提供了穩步增長空間。居民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新農村及中西部地區城鄉建設快速發展,對建筑陶瓷產品需求拉動較大。經濟社會發展對建筑衛生陶瓷工業提出了新要求。節能減排已關系到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生存與發展。勞動力、土地、資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維繼。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后,我國建筑衛生陶瓷在國際市場中地位有所提升,但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可能為國際貿易帶來新的挑戰。
預計2015年國內建筑陶瓷磚需求量約90億平方米,衛生陶瓷需求量約1.6億件。加上產品出口量,預計到2015年建筑陶瓷磚產量將達到95億平方米,衛生陶瓷產量2億件左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立足國內市場需求,以技術創新和創意設計為動力,以品牌建設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注重增值服務,著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創新聯盟,加快創新發展,加強節能減排與綜合利用,打造創新化、創意化、品牌化、綠色化、信息化陶瓷產業,促進建筑衛生陶瓷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創新發展。著力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堅持綠色發展。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綜合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合理布局。統籌兼顧集聚規模與資源、能源、環境和市場的關系,引導產業有序轉移,防止過度集中。
到2015年,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若干家企業創新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輕量化、薄型化、節水型、功能化的新型產品比重明顯提高,產業結構明顯優化,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明顯進展,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產過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利用率達到70%。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降低。
大力推進陶瓷磚產品薄型化,開發創意設計新品種、以及耐磨、耐污、防滑、保溫等多功能型產品。推進衛生陶瓷節水與減量化應用,積極發展節水型潔具,倡導小體量產品。大力發展五金配件、機械裝等配套產品。
積極培育龍頭企業。鼓勵規模大、創新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企業發揮技術、管理、品牌、資本等要素的比較優勢,實施聯合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做優做強。積極推進現有產區升級,扶優汰劣,延伸產業鏈,差異化發展,形成骨干優勢大企業和“專、精、特、優”的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東部沿海地區重在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原則上不再新建產區,重點提高產品質量與檔次,培育知名品牌,研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發展陶瓷機械裝、物流、商貿會展等配套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中部地區依據相關產業政策,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因地制宜地承接東部地區陶瓷產業轉移,重點提高技術裝水平、產品質量和檔次以及產業配套能力,樹立區域品牌。西部地區可根據市場、資源、能源和環境條件,適度布局生產能力。
推廣先進、高效的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技術與裝。加強原燃料運輸過程中粉塵排放控制。加強能源管理,建立能源計量管理制度,提高全行業能效水平。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
科學開發陶瓷原料資源,實現規模開采和綜合利用,重點產區加快原材料標準化和產業化,保護黑泥等優質資源。推廣低品位原料的綜合利用技術,鼓勵使用低質原料和工業廢棄物等生產陶瓷產品。加強工業廢水的處理與綜合利用。
陶瓷磚減薄工藝技術、成套裝,干法制粉工藝技術,連續球磨工藝技術。陶瓷磚塑性擠壓成形工藝技術。
球磨機、風機等裝節能改造技術,高效收塵、脫硫、脫氮技術與裝,新型高效煤氣化(自)凈化技術裝。
鼓勵創意設計,加強文化藝術等在陶瓷產品設計中應用,推進以研發和工業設計為核心的產品創新,在陶瓷磚花色圖案、衛生陶瓷模具設計開發、應用整體設計創新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
加強技術改造。推廣衛生陶瓷高壓注漿、低壓快排水等節能減排新工藝。加強余熱回收利用,對窯爐、噴霧干燥塔等設進行節能改造。
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圍繞行業共性、基礎性重大問題,協同研發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
薄形建筑陶瓷磚(板)生產及應用配套技術,輕量化節水型衛生陶瓷生產及應用配套技術,利廢型新產品生產技術。
陶瓷裝飾用噴墨印刷技術裝,蓄熱(集熱)型建筑陶瓷板及其配套系統,蓄光型建筑陶瓷生產技術,新型色釉料,增塑外加劑,鋯原料替代原料。臥式砂磨機
功能型產品開發,包括防滑、防污、、自潔凈新產品,隔熱、保溫、隔音等多孔陶瓷板生產技術等;衛生瓷高壓注漿成型技術。
主要內容:以優勢骨干企業為主導,產學研相結合,發展陶瓷薄磚(板),干掛陶瓷板,利用陶瓷廢渣生產輕質保溫陶瓷磚,節水型衛生陶瓷產品,保溫隔熱與裝飾復合型集成式多功能產品等。發展蓄光蓄熱等功能型陶瓷產品。發展空間配套等創意產品。培育大眾知名品牌。
工程目標:在主要陶瓷產區,建立陶瓷原料標準化基地,通過對礦物原料的標準化加工與供應,充分利用低品位礦產資源。
主要內容:選擇資源條件好的陶瓷產區,建立從礦山開采、原料專業化加工到配送的協作配套體系,采用先進技術裝,配置完善的環保設施進行專業化生產,提升原料品質和資源利用率,減少分散加工造成的粉塵污染。
主要內容:以主要陶瓷產區為重點,選擇若干家有代表性的企業,采用先進生產工藝技術裝,開展節能環保改造,實施能效對標和清潔生產審核,帶動產區節能減排水平提升。
完善運行監測網絡和指標體系,加強行業運行監測,強化新產品創意開發、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研發投入等方面信息監測分析,定期發布行業信息。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在加強行業管理、推動社會責任建設、開展行業自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鼓勵企業將品牌建設作為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品牌宣傳與推介,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建立完善企業誠信評估指標體系,加強行業自律和品牌質量監督。
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在創意設計、品牌建設、產業轉移、節能減排、標準制修訂、研發投入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
新型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設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生活品質、保證建筑物功能的重要物質支撐,主要包括新型墻體材料、保溫絕熱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等四大類基礎材料及部品。
“十一五”期間,新型建筑材料保持持續增長,經濟效益、技術水平等都明顯提高,基本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2010年新型墻體材料產量4700億塊標磚,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4.9%。保溫絕熱材料產量411.9萬噸,年均增長15.1%。建筑防水材料產量10.3億平方米,年均增長10.7%。石膏板產量20.8億平方米,年均增長23.1%。
“十一五”期間,建筑板材占墻體材料的比例由4.2%增長到8.2%,年均增長14%。新型墻體材料占墻體材料比例由44 %增長到55%,年均增長5%。新型防水材料占建筑防水材料的比例由54%增長到87%,年均增長10%。
紙面石膏板、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產墻體材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巖(礦)棉、硅酸鋁纖維、復合夾芯板等生產設部分出口。
2010年利用各種固體廢棄物2.8億噸,其中粉煤灰、煤矸石、電脫硫石膏利用量穩步增長。五年間墻體材料行業綜合能耗年均降低13.8%。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體呈明顯下降趨勢。
但是,當前我國新型建筑材料工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二是安全環保節能產品開發滯后。三是發展不平衡,城鎮地區發展較快,鄉村相對緩慢。四是行業管理較弱,假冒偽劣產品沖擊和擾亂市場秩序,社會責任意識仍待提高。
新型建筑材料需求量穩步增長。我國城鄉每年新建建筑面積20~3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約430億平方米,巨大的新增建設量及既有建筑改造為新型建筑材料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加快提升品質。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環保意識及建筑工業化水平、建筑節能要求等日益提高,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向安全、環保、節能、防水、優質、美觀等復合功能方向發展,加快升級步伐。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立足國內市場需求,以服務于建筑業和滿足綠色建筑發展需要為中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發